定时发热
2020-09-07 00:00未知
授课时间 |
2020年09月07日 |
授课地点 |
名中医馆会议室 |
|||
授课老师 |
卿照前 |
听课人员 |
王双双、夏倩等 |
记录人 |
夏倩 |
|
授课主题 |
定时发热 |
|||||
培训内容及评价:“定时发热”医案一则。 黄某,女,66岁。初诊:患者极度疲乏,以推车推入我的办公室。相对之间,观察患者面色极为沉默,问之亦少答复。从望诊所得“默默然”而想到小柴胡证。看中医面诊极为重要,一个医生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后,常常会碰到病人没来别人代为求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不主张开方,因为四诊不全常常导致辨证的失误,当病人面对医者时,为医者当凝神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每可从中获得大量信息,有助于辨证更加准确。接下来的问诊得到以下信息,病人说发热每天都从下午5-6点开始,先冷后发热,口干、口苦、胸中烦闷不适,腹部不舒,纳呆,时欲呕,诊其脉数。其每天定时发热乃寒热往来之特殊类型! 此病与小柴胡汤证极为类同:“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然视其舌,舌红,苔黄厚腻! 发热半月不退,高达40℃.其寒热定时发于下午5-6时,口干、口苦、胸中烦闷不适,腹部不舒,纳呆,舌质红,苔黄厚腻,诊其脉数。此为湿热客于少阳。予遂以小柴胡汤合蒿青清胆汤加减: 黄芩10 青蒿10 滑石20 云苓20 陈皮10 法夏10 枳实10 竹茹10 党参15 柴胡10 甘草10 x5剂 二诊:患者步入诊室,与前一诊已判为两人,诉就诊当天服药2次,次日上午服药一次,未再发热,精神迅速好转,纳增,腹中不适陈,仍感胸中烦热,疲乏,舌质淡红,苔黄腻较前大为减轻,脉濡。 书脉案如下:热邪已退,纳增,疲乏减轻,仍感胸中烦热,舌淡红,苔黄腻而不厚,湿热余邪未尽,予分消三焦法,以三仁汤合栀子豉汤: 杏仁10 薏仁10 白豆蔻5 藿香10 法夏10 滑石15 柴胡10 黄芩10 淡豆豉10 云苓20 炙甘草10 x5剂 三诊:患者无明显不适,热未再复,纳可,胸中烦热除,舌质淡红,苔白,脉沉有力。守上方7剂。 此案即为少阳症,何以在小柴胡汤运用的同时合用蒿芩清胆汤呢?这就是我们在学习方剂时要注意的地方,小柴胡汤证,其舌苔多黄,但不腻,此患者舌质红,苔黄腻,提示病在少阳,系挟有痰湿,也就是少阳湿热症,所以方选蒿芩清胆汤和解少阳,清热化湿。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蒿芩清胆汤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其实就是从小柴胡汤化出。小柴胡汤以柴胡配黄芩和解少阳,其中柴胡苦微寒,散邪外出,黄芩苦寒清解内热,共凑和解之功。蒿芩清胆汤以青蒿代柴胡,青蒿透邪外达之力强于柴胡,气味芳香又可化湿,其性寒于柴胡,所以清热作用又明显大于柴胡,因此,对于少阳热证寒热往来,热重于寒者,以此二味和解少阳更为贴切。此临床为医者当注意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