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右侧面肌痉挛肢体畏冷案
2019-07-28 00:00未知
授课时间 |
2019年07月28日 |
授课地点 |
二楼门诊 |
|||
授课老师 |
卿照前 |
听课人员 |
欧静、柳颖等 |
记录人 |
欧静 |
|
授课主题 |
中风后右侧面肌痉挛肢体畏冷案 |
|||||
培训内容及评价:肖某,男,67岁。初诊:左侧面肌痉挛,左侧半身畏寒,纳可,喜温饮,舌质干痿,少苔,脉沉细。既往有脑梗塞、慢性胃炎病史。 制附片10 白参10 麦冬10 五味子10 牛膝10 熟地10 当归10 干姜6 黄芪30 桂枝10 白芍10 生姜3片 大枣10 炙甘草10 x7付 辨证思路详解:患者年高,既往有中风(脑梗)病史,叶天士提出中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少,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的见解。患者舌干萎,少苔,典型肾精亏虚之证,亦为患者中风之根本。阳根于阴,精亏不能化阳,致肾阳亏虚,阳虚经筋失去温煦而拘挛,故见面肌痉挛,不能温通经脉,则左侧肢体畏冷。 对此阴阳两虚病人,当阴阳双补,以全真一气汤加减。药用人参、附片、干姜温补元阳,熟地、当归、牛膝补肾精,麦冬、五味子滋肾阴。偏侧肢体不温,左右阴阳不平衡,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温阳通脉,内含桂枝汤,可调和左右阴阳。 二诊:面肌痉挛除,左半身畏冷减,感肢体变暖,舌质干萎,少苔,脉沉细。 前方加细辛3g。7付。 辨证思路详解:药中病机,痉挛除,肢体变温,仍守前法加细辛进一步温通经脉。 三诊:头晕、气短、左侧肢体冷感明显减轻,周身仍有轻度畏冷感,大便溏,喜温饮,舌质淡红,苔少,脉沉细。 白参10 黄芪30 升麻5 柴胡5 白术10 陈皮10 茯苓30 制附片10 麦冬10 五味子10 炙甘草10 x7付 辨证思路详解:患者就诊,往往初诊集中于主要困扰的症状,次症常常忘记描述。三诊言及头晕、乏力、便溏等中气下陷之证,即属于这种现象,根据辨证,方以补中益气汤健运中州,益气升阳,便溏去当归。仍畏寒加附片温阳气,少苔,阴未全复,仍用麦冬、五味子养阴。诸症皆除,遂录此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