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头痛案
2019-06-25 00:00未知
授课时间 |
2019年06月25日 |
授课地点 |
二楼门诊 |
|||
授课老师 |
卿照前 |
听课人员 |
王双双、夏倩等 |
记录人 |
夏倩 |
|
授课主题 |
血管性头痛案 |
|||||
培训内容及评价:李某,男,37岁。初诊:患者诉近十几年间反复出现头痛难忍,近半月余加重。以左侧头顶、额部为主,呈血管跳动样疼痛,并有阻塞感,间有刺痛感。无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服止痛药可缓解。半月前开始头痛发作尤为频繁,每1-2小时1次。曾到某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予佐米曲普坦后疼痛止,但第二日开始服用则无效。26日复诊又加服百乐眠,症状仍不能缓解。症见:头顶左侧连及额部胀疼,每发持续2-3小时。伸舌右偏,二便可。舌质红,苔薄黄,脉沉。 柴胡10 黄芩10 川芎30 香附10 吴茱萸10 羌活10 白芷10 蔓荆子10 白芍30 炙甘草10 白僵蚕10 蜈蚣1条(吞) 全蝎3(吞) x7剂 二诊:头部MRA十MRI颅内脑实质无阳性发现,双侧筛窦炎。头痛发作频率、程度均较前明显减轻。守上方5剂。 三诊:头痛进一步减轻,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上方去黄芩,去充蔚子。 辨证思路:少阳经行于头侧,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足太阳膀胱经从巅入络脑;足厥阴肝经,系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入巅。而阳明胃循发际至额颅,患者病程虽长,以左侧巅顶部牵连前额跳痛、刺痛为主,且痛势剧烈,当属实证,因此,患者病在少阳、太阳、厥阴、阳明经。督脉之病,多为虚证或本虚标实,若发头痛则为隐隐而痛、或为空痛,多伴脑鸣等症,当鉴别之。 故方以柴胡、黄芩调和少阳经气,羌活行太阳、白芷行阳明,吴茱萸行厥阴,温通经脉,理气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叶天士说:新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故以白僵蚕、蜈蚣、全蝎搜风剔络止痛。 《本经》云: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该品可以上行巅顶,下行血海,具有良好的行气止痛作用。现代研究表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川芎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为治头痛要药。香附《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而《澹寮方》记载治疗偏头痛效方:川芎二两,香附子(炒)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实取二味辛香行气、活血止痛之效也,临床余多仿之,有佳效。三诊:大便溏,苔白,故去黄芩防苦寒伤脾胃,加充蔚子活血止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