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2018-01-07 00:00未知

授课时间

2018年01月07日

授课地点

二楼门诊

授课老师

卿照前

听课人员

王双双、夏倩等

记录人

夏倩

授课主题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培训内容及评价: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医学、方剂学、中医临床医学、中医预防医学及中医经典著作奠定理论基础。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因而学习和掌握该课程对深入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极为重要。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等三部分。

1.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主要阐释中国古代哲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及中医学的思维方式。精气学说,是探求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精或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精或气的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和调控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中医学以此为指导构建了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念和精为生命本原、气为生命维系的精气理论。阴阳学说,是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中医学以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交感、互藏、自和、平衡等运动规律和形式,认识和阐释人体的生命、健康和疾病。五行学说,既是一种古代的字宙和方法论,又是一种原始而质朴的系统论。字宙万物归为木、火、土、金、水五共此五类物质之间存在着两种运动模式:五行的生克制化说明字宙间各种事物,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克制以维持协调平衡的普遍联系;五行的中控四方说明中士是字宙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主导或调控枢纽。中医学用以闹察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是在古代哲学的精气、阴阳、五行等思想基础上产生的特有思维方式,主要有天地人一体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和类推思维方式。

2.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主要阐释中医学有关人体生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包括精气血津液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体制学说等四部分。精气血津液学说,是研究人体生命物质及生命活动的理论。主要阐释精、气、血、津液、神的概念、来源、分布、功能、代谢、相互关系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结构、生理机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主要阐释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形态、生理机能、生理特性、与形体官窍的关系、与季节的关系和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机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主要阐述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等的循行和经络的生理机能和应用等。体质学说,是研究人体体质的形成、特征、类型及其疾病的发生、病机、诊断、预防和治疗关系的理论。主要阐述体质的概念和形成、体质的生物学基础、体质的分型和特征、体制学说的应用等。

3.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

主要阐释中医学关于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病变机制、预防和治疗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包括病因、发病、病机和防治原则等四部分。病因学说,是研究病因分类和各种病因的性质、致病途径、致病特征以及探求病因方法的理论。主要阐述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因素等致病因素。发病学说,是关于疾病发生的机理和方式的理论。主要阐述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及各种发病类型。病机学说,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机制的理论。主要阐述邪正盛衰、阴阳失调就、精气血津液失常、内生五邪等基本病机,以及疾病的传变形式和规律。防治原则,是关于疾病预防、治疗原则的理论。主要阐述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及其与养生的关系,阐述治病求本的治疗思想和正治反治、标本缓急、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精气血津液、三因制宜等治疗原则。通过卿照前老师高度的概括和细致的讲述,我们不仅温习了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认识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为下阶段中医临床跟师及更深入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支付宝生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