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叶百合通阴阳,治疗失眠有奇效
2018-10-27 00:00未知
授课时间 |
2018年10月27日 |
授课地点 |
二楼门诊 |
|||
授课老师 |
卿照前 |
听课人员 |
欧静、柳颖等 |
记录人 |
欧静 |
|
授课主题 |
苏叶百合通阴阳,治疗失眠有奇效 |
|||||
培训内容及评价:百合为养阴润肺之品,苏叶为发散风寒之物,然二者相配伍,则可交通阴阳,治疗失眠,很多名家屡用之,但当今知之者甚少。 百合味甘、苦,性微寒而润,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功效;《金匮要略》言:“其行住坐卧,皆不能定,如有神灵,此可想见其邪正相干,乱于胸中之故,而此味用之以为主治者,其义可思也。”代表方为百合地黄汤,说明百合对神志异常疾病具有很好疗效。《日华子本草》云其: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新疆中草药手册》载:治神经衰弱,心烦失眠,百合五钱,酸枣仁五钱,远志三钱。水煎服。 紫苏叶味辛性温,除解表散风之外尚有有疏肝解郁、宽胸下气的药效。《本草汇言》:“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花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可治疗者气郁结而中满痞塞,胸膈不利。《药品化义》:取其辛香,以治抑郁之气,停滞胸膈,八分心气饮,开心胸郁热神妙。可见紫苏具有良好的调理气机作用,对于情志病的治疗有很好疗效,值得借鉴使用。 百合苏叶汤治失眠,始于清代。清初中医名家张志聪在其医著《侣山堂类辨》有过生动而形象的描述:“庭前植百合、紫苏数茎,见百合花昼开夜合,紫苏叶朝挺暮垂,因悟草木之性,感天地阴阳之气而为开阖也;如春生夏长,秋成冬殒,四时之开阖也;昼开夜合,朝出暮入,一日之开阖也。”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天地万物都是息息相关的。张氏所述,虽然直观,却道出了中医“整体观念、天人相应”的理论精髓。此乃天人合一、援物比类之经典用药法也。 余在临床,屡用二味相伍治疗肝郁而致气机郁结之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等。肝体阴而用阳,气机不畅易致郁而化火,取百合养阴之性柔肝,性甘寒宁心除烦躁;伍苏叶芳香调理气机,疏肝解郁,每获佳效。 张某,男,46岁,就诊诉近月年,入睡困难,睡前不能自我控制思考问题,必致夜间2-3点方能入睡,伴左侧头项麻木,偶连及肩部麻木,同房后连着2-3日腰酸痛,晨起口苦,舌淡红,苔黄腻,脉沉细弦。 柴胡10g 黄芩10g 法夏10g 夏枯草10g 百合30g 苏叶10g 茯神10g 元胡索10g 酸枣仁20g 川芎10g 山萸肉20g 龙骨30g(先煎) 菟丝子15g 炙甘草10g x14付 患者年过四十,阴气自半,肾水渐亏,故同房后腰酸痛,即是明证。肝主谋虑,水亏不能涵木,肝阳易张则多虑,故睡前多冥想思虑而不能入睡。《黄帝内经灵枢·经别》:“足少阳之正,绕髀,入毛际,合于厥阴;别者入季胁之间,循胸里属胆,散之上肝贯心,以上挟咽,出颐颔中,散于面,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足厥阴之正,别跗上,上至毛际,合于少阳,与别俱行。”足少阳之正与足厥阴之正在阴部合而上行,胆经行于头侧、颈、肩部,肝气不畅每致胆经气血不和,而致左侧偏头连颈、肩部麻木。 方以山茱萸、菟丝子补肾经,柴胡、黄芩调和肝胆之气,川芎、元胡疏泄肝郁,法夏、夏枯草调合阴阳,酸枣仁、茯神养心安神,龙骨镇静安神,更用百合、苏叶相伍调阴阳之开合,安定神志,炙甘草调合诸葯。 二诊:云服药后睡眠大为改善,偶难入眠,头颈肩麻木除,腰酸痛缓解,晨起偶有口苦,大便粘厕成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前方加葛根30g,薏米30g。14付。 诸症好转,药中病机。大便粘,矛葛根升脾阳,薏米去脾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