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条

2018-06-23 00:00未知

时间

20180623

地点

本部内科门诊诊室

老师

卿照前

参加人员

王双双、夏倩等

记录人

洪海燕

主题

《伤寒论》第一条

培训内容及评价:《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请谈谈自己对本条内容的看法及临床感悟。

王双双:这一条,后世称之为提纲。就是太阳病的纲领。我们更具体的来说,对于这个太阳病,它是一个概括的特征,凡是太阳病它必须有这个特征,那么也就是说太阳病,现代医学的病名,都是一个个别的病,它是专有一定的致病的因素,一定病变所在的地方,比如肝炎,肺炎,这种西医的病名一个病一个病名。这个虽叫太阳病,它不是单独对一个病说的。太阳病,凡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有这一系列的证候反映,那么它就叫太阳病。太阳病它就是一般的证,无论什么病,象我们平常见的感冒,流感,伤寒,瘟疹等等,它一开始发病都有着种情形,这是我们临床常见症状。

洪海燕:“脉浮”,可理解为“浅脉”,形容为“浮如水漂木”“浮如水上负轻舟”。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脉的部位表浅、浮在皮肤上,手指轻按即可摸到搏动,重按稍减,但不空泛无力。反映病邪在经络肌表部位,邪袭肌腠,卫阳奋起抵抗,其病轻浅,外邪刚进入人体,人体的正气尚强,脉气鼓动于外,脉应指而浮,故浮而有力。如果表证脉见浮而无力,说明患者平时体虚、卫气弱,为表虚证的表现。若内伤久病体虚,阳气不能潜藏而浮越于外,亦有见浮脉者,必浮大而无力,是阳气浮越、病情危重的表现。在这里应是脉浮而有力。在生理学上脉浮因为身上浅在的动脉,有高度充血所致。

王双双:“头项强痛”头项部牵强不舒作痛。多因邪在肌肤或遏阻经络所致。外感表证,宜发散解表。如久病项强,多属痹证,宜祛风化湿、蠲痹通络。又痉病初起,亦常有头痛项强,症情较重,治宜镇痉熄风为主。本证可见于某些神经系统感染性疾患及颈椎病等。

生理学上浅在的动脉高度充血,尤其头项这个部位充血更加的厉害,所以在上边特别疼。而且强(qiang),这个强啊,就是强直的样子,这个在书的注里给改作 jiang,这也通。这个强啊,现在河南人说身上哪个地方板(音)啊,他就说强。张仲景是河南人吗,可见这个强是河南的一个语言,还是对的。那么由于这个充血,是上半身厉害,越往上越厉害,所以出现头项强痛。

洪海燕:“恶寒”,凡患者自觉怕冷,多加衣被,或近火取暖,仍感寒冷不能缓解的,称为恶寒。中医中有"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故"恶寒"常为临床诊断和鉴别外感表证的重要指征。外感恶寒,是因风寒在表,必兼有发热头痛、脉浮等表证;阳虚恶寒,是内脏虚寒,阳气不足,必见身冷、脉沉等里寒证。此外,还有里热盛而外现假寒的,虽有恶寒、手足冰冷的症状,但患者口渴、呼吸气粗、便秘、溺赤、脉多滑实。生理学上恶寒就是体表热。人体正常体温外面的空气接触有一定的差距,适应了,忽然体温升高,与外界温差骤然加大,就感觉外面的空气很寒冷,这是恶寒的原理。

卿照前:那么根据证候的分析,我们还要想一想,这是怎么一个情况呢?人想要出汗,在出汗以前,它血管要扩张,大量的体液他往外来,这个时候呢,脉就浮了。而这个发汗呢,人要想出汗那,都在上体部,上体部面大嘛。那么这种情形,就把体液大量输送的上体部来了,所以脉也浮了,尤其上边更厉害,头项强痛。那么液体得随着热一起来吧,西医也是这么说法,液体和热一起来,外面的体温就增加,就感觉外面怕冷了。那么我们根据这些症状,就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来。这是在出汗前期的一个证候,要出汗而没能出汗,它就“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怕冷)”。

太阳病是怎么样一个病呢,根据这个证候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它是要出汗而达不到出汗,这么一种病理现象。这个中医有个传统的看法,这个看法还是对的,中医说正邪交争。所以说如果我们有外邪入侵了,我们的机体对这个外邪是要斗争的,所以正邪交争,出现寒战,这是在中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路。

那么这个太阳病它为什么要出汗呢?这就是机体要通过出汗而驱除外邪。桂枝汤要求微微以汗出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在内经上也有。可见这个表证啊,就是这个太阳病是正与邪在表斗争。这个机体利用发汗的机能,把这个疾病排除于体外。假如要是排除去了,那就好了,可是人这种自然的量能是有限度的,他有往往达不到,达不到就出现太阳病这种情况了,要出汗不能出汗,满上半身充血,所以就有这个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如果机体对(病邪)(抗病能力)不行,正不胜邪,也不借助外力抗邪,最终只能走向死亡。可见人的身体有所刺激,它就要适应它,就与它斗争。那么,有的疾病的这种刺激是相当剧烈的,所以身体它就不能够抵抗,也必须借助外力去除病邪。假如人身体没有这种卫外的机能的话,就活不了了,怎么样的卫生也不行,这空气中的病菌有得是,人遇到这种外在或内在的刺激,他都起来斗争,所以古人在长久的经验中他说“正邪交争”,在内经中讲的很好了。

 

 

 

 

 

 

 

 

 

 

更多我院平台二维码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
支付宝生活号